您的位置:主页 > 新闻资讯 > 行业新闻 >

2023年甘肃省政府工作报告:打造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

发布日期:2023-2-16 16:10:03 浏览次数:

甘肃清洁能源展素材1.jpg


1月20日,甘肃省人民政府发布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。过去五年,新能源并网装机3800万千瓦,比2017年增加1732万千瓦,成为省内第一大电源。陇电入鲁工程启动实施。张掖盘道山、肃南皇城抽水蓄能工程开工建设。酒泉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、金昌镍铜钴新材料和新能源电池、白银硫磷铁钛锂新材料等产业基地加快建设。

2023年重点放大能源资源优势。围绕打造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,建成国家第一、二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,实施我省“十四五”第二批风光电项目,推进抽水蓄能电站建设,全面建设陇电入鲁、核准开工陇电入浙工程,做好酒泉外送特高压工程前期工作。鼓励大型工业企业有序推进“源网荷储”一体化

谋划布局氢能、新型储能、航空航天等未来产业。培育壮大新兴产业。大力发展新能源、新材料、先进装备制造业,支持酒泉做大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基地,金昌建设全国重要的新材料基地、新能源电池和电池材料供应基地。

全文如下:

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

——2023年1月15日在甘肃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

省长 任振鹤

各位代表:

我代表省人民政府,向大会报告工作,请予审议,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。

一、本届政府工作回顾

过去五年,是甘肃战贫困、建小康,促发展、谋跨越的五年。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省委直接领导下,全省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二十大精神,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,负重自强、顽强拼搏,“十三五”顺利收官,“十四五”良好开局,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,谱写了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、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的时代篇章。

在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历程中,四个方面的成就意义尤为重大。一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,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问题,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。二是经济总量迈上万亿台阶,财政收入跨过千亿大关,综合经济实力实现较大跃升。三是祁连山生态保护“由乱到治、大见成效”,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全局性变化,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筑牢加固。四是民族团结、社会和谐呈现新气象,坚定不移听党话、矢志不渝跟党走,成为全省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。这些标志性成就,是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的生动缩影,是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的真实写照,极大增强了陇原人民的志气底气,极大改善了甘肃发展的形象预期。

陇原大地圆梦小康,呈现了富民兴陇崭新气象。坚持精准扶贫、尽锐出战,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,接续推进乡村振兴,广大农村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
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。7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,7262个贫困村全部退出,552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,书写了我国减贫史上的甘肃篇章。49.9万农村贫困人口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拔掉穷根。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、通客车、通邮路。行政村动力电全覆盖,光纤宽带和4G网络覆盖率达到99%。东部协作省市和中央定点帮扶单位投入资金172.06亿元,实施项目9789个,帮助销售农产品206.18亿元。脱贫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.8%,高于全省城乡居民收入增幅。

脱贫成果有效巩固拓展。保持过渡期帮扶政策总体稳定,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作用有效发挥,教育、医疗、住房和饮水保障成果巩固提升。就业和产业支持力度不断加大,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有效开展。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总量、贷款余额和新增贷款均居全国首位。涉农整合资金58%用于脱贫地区产业发展。倾斜支持39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。2021年我省在国家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和东西部协作考核评价中均获“好”的等次。

乡村振兴扎实推进。全省一产增加值年均增长6.3%,连续位居全国前列。建成高标准农田1409.8万亩。粮食产量连续三年稳定在240亿斤以上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、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别达到3360家和9.3万个。创建7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,获批6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、50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(镇),会宁、民勤、临泽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,建设4个国家级产业集群和35个特色产业强镇。“甘味”品牌连续两年荣登中国区域农业形象品牌影响力指数100强榜首。设立30亿元乡村振兴投资基金。启动“5155”乡村建设示范行动,编制完成6750个实用性村庄规划。张掖、甘南、陇南、临夏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成效突出。

高质量发展步伐加快,厚植了富民兴陇强劲动能。着力盘活存量、引入增量、提高质量、增强能量、做大总量,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连跨八千亿、九千亿和万亿台阶,年均增长5.5%,增速从2017年全国第30位提升到第3位。

产业动能持续增强。聚焦“强龙头、补链条、聚集群”,大力推进工业强省、产业兴省,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提升到全国第13位,工业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1.9个百分点。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277户。建立产业链链长制,培育链主企业101家,实施“三化”改造重点项目719个。煤炭、原油、天然气产量达到5875万吨、1090万吨、5.2亿立方米,分别比2017年增长57%、32%、190%。建成陇东千万吨油气生产基地。新能源并网装机3800万千瓦,比2017年增加1732万千瓦,成为省内第一大电源。陇电入鲁工程启动实施。张掖盘道山、肃南皇城抽水蓄能工程开工建设。酒泉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、金昌镍铜钴新材料和新能源电池、白银硫磷铁钛锂新材料等产业基地加快建设。国内行业单体产能最大的稀土萃取生产线在白银建成投产。战略性新兴产业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速。深化央地合作,签约实施项目204个、投资5927亿元。

科技赋能提质增效。综合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升,保持在全国第二梯队。兰白自创区、兰白试验区创新引擎作用逐步彰显。获批省部共建干旱生境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,组建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甘肃研究院。建成中国(甘肃)知识产权保护中心。国产首台自主知识产权碳离子治疗系统在武威投入临床应用,实现重离子超大型装置国产替代,成套设备加工制造基地在兰州新区建成投运。技术合同成交额由163亿元增加到338.57亿元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683家,是2017年的2.7倍。新认定省级“专精特新”企业195户、国家级小巨人企业45户。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8.2%。29项科技成果荣获国家奖。6名科学家当选“两院”院士。

区域发展协同并进。编制完成“多规合一”国土空间规划。加大兰西城市群、关中平原城市群共建力度。制定实施“十四五”兰州经济圈、河西走廊经济带、陇东南区域发展规划。庆阳市生产总值跨越1000亿,武威、白银、平凉、张掖、陇南、定西、金昌突破500亿。兰州新区经济增速持续领跑国家级新区,生产总值由2017年162.09亿元增加到342亿元。县域经济加快发展,生产总值超过百亿的县达到30个。新认定省级开发区18个、代表性园区12个。榆中、敦煌2个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加快建设。全省城镇化率54.19%,比2017年提高6.07个百分点。

基础设施固强补弱,强化了富民兴陇支撑条件。着眼破瓶颈、强保障,狠抓交通、水利、新基建等基础设施建设,经济社会发展的硬件支撑不断增强。

交通瓶颈有效破解。公路总里程、铁路运营里程、高铁里程达到15.7万公里、5765公里和1600公里,分别比2017年增加1.5万公里、730公里和447公里。高速(一级)公路里程突破7400公里,通高速县市区达到72个,实现与相邻6省(区)高速公路全联通。12个市通铁路,8个市通高铁,酒额铁路、敦格铁路、银西高铁、银兰高铁中兰段建成通车,兰张三四线中川机场至武威段、兰合铁路、西成铁路加快建设,以兰州为中心的放射型快速铁路网趋于完善。干支线机场9个,航空运输服务市州覆盖率达到79%。

水利建设润泽陇原。实施一批骨干水网、民生水利、水生态保护和防洪抗旱减灾工程,建成引洮二期骨干、甘肃中部生态移民扶贫开发供水工程总干渠、黄河干流甘肃段防洪一期、民勤红崖山水库加高扩建等工程。白龙江引水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取得突破。兰州、天水告别单一水源历史。新增年供水能力5亿多立方米,全省缺水少水状况有效改善。

新基建扩面增效。建成3.15万个5G基站、66个数据中心、15个工业互联网平台。5G网络实现市州城区全覆盖。兰州获评全国5G网络速率最佳城市。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获批建设,兰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、庆阳数据中心集群、全省算力资源统一调度服务平台加快建设。张掖、金昌、酒泉、兰州新区云计算大数据项目有序推进。

生态环境整体向好,夯实了富民兴陇绿色根基。践行“两山”理念,美丽甘肃建设全面推进,大美陇原的天更蓝、山更绿、水更清。


查看更多 >>

推荐案例

在线咨询
微信咨询
联系电话
029-85212108
返回顶部